【杜鵑花節專區】一日生科,終生科科?成為獨一無二的生命

作者:郭侑鑫


本篇文章為2025臺大杜鵑花節 [1] 專文。透過訪談學長姐及教授、聽見不同生命的經驗,我們得以看見不一樣的生命科學系。


一、「一日生科,終生科科」迷思


  「一日生科,終生科科。」這是選擇就讀生命科學系,或是身為生科系學生最常聽到的質疑。跟大多數科系相同,生科系並非國考或證照導向的科系,但這卻也意味著:有更多選擇是我們的優勢。以扎實的生物知識作為根基,生科系的畢業生能在學術界從事研究,亦能進入生技、製藥等業界發展,而考取教職、保育、衛生等公職之機會更不在話下。


二、生命科學的發展潛力


  2019年始,全球及臺灣一齊進入疫情時代,生醫、生技相關產業在當時首當其衝。現今的後疫情時代中,生醫、生技產業開始被愈發重視,而擁有生科背景的人才更是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要件。臺灣在近年也陸續成立了國家生技研究園區[2]、新竹生醫產業及育成中心[3]、台北生技園區[4]等,盼能增進健康福祉並扶植國家生物相關技術研發。由此可見,生命科學發展潛力蔚為趨勢。


三、從學長姊的眼睛,透出生命科學的迷人之處


  《初生Primordial Soup》臺大生科系系報中,不同學長姊的經驗分享也提供我們更多不同面向的生命科學系。 第三刊中,從事神經領域研究的士哲學長分享了他在科研路途的挫折,但同時也向我們傳遞了他眼中,那份科學研究的迷人:「我很喜歡從事研究以及思考科學的感覺:發現別人沒發現的事情,進而用扎實的研究結果逐步建構對過去認知的新穎詮釋。將文明社會對自然運作的理解往前推進的同時,也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,沒有什麼比研究工作更讓我醉心。」[5]


  第四刊中,祥藩學長則選擇了截然不同的旅程前行──成為生科、中文雙主修的教師。這特別的選擇,讓祥藩的課堂不再有傳統學科之間的藩籬:發現生科中蘊藏的中文知識,在文學作品發現生科的蹤跡。無論是中學生、大學生,當我們遇到人生的交叉路口,勢必會有迷惘之時;當身邊夥伴似乎走著相似的進程,他忠於自我、選擇所愛,並成為一位獨一無二的教師。[6] 

  在第一刊及第二刊中,啟恩學長及季恆學姊更是在生科領域找到自己的志業,走出不同於常人的嶄新方向。[7][8] 啟恩憑藉自身對仿生領域的熱情以及行動力,創立CoNature團隊,並號召志同道合的夥伴跨域合作,盼能為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,更將自我理想以創業實現之。而季恆也在磕碰中摸索,在發現百廢待興的博物館後,她身體力行以期振興博物館;此外,在最接近死亡的博物館中,她更成為鳥類窗殺防治領域的拓荒者,挽回無數生命。
 

四、成為獨一無二的生命


  最後,筆者認為在生科系中,有太多選擇及道路值得我們嘗試,甚至開創。過去,因為大眾及媒體對生科系的不理解,造成「一日生科,終生科科」的迷思;然而,訪談學長姐及教授、聽見不同生命的經驗,我們得以看見不一樣的生命科學系。大學並非人生旅途的終點,僅需為自己的選擇負責,不斷保持好奇及前行,我們都能探尋志業、脫穎而出,並成為獨一無二的生命。


  此系報將會持續更新,亦邀請讀者進入系報其他篇章,除更多學長姐及教授之專訪外,更有科普文章、實驗室經驗談等,或許在閱讀間會對生命科學系有更深的認識!



註釋

[5] 郭映妤. (2023). 抓住機會,投注熱情——發現不同於原有認知的突破點,採訪林士哲. 《初生Primordial Soup》臺大生科系系報.
[6] 李晨令. (2023). 不只生物,董祥藩學長的雙領域之路. 《初生Primordial Soup》臺大生科系系報.
[7] 李晨令, 郭映妤. (2022). 從仿生開始,把握信念並有所堅持——CoNature 創辦人,王啟恩. 《初生Primordial Soup》臺大生科系系報.
[8] 何緯綸. (2022). 無心插柳,焉知非福。吹響博物館復興和窗殺防治的人一一謝季恆. 《初生Primordial Soup》臺大生科系系報.



إرسال تعليق

Post a Comment (0)

أحدث أقد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