實驗室經驗談:鯨豚x獸醫系楊瑋誠老師

 

實驗室:獸醫系楊瑋誠
主題:鯨豚病理、生理、保育、噪音汙染…


  哈囉!第一個寫真的好緊張好尷尬阿。我是生科二的陳亮,喜歡海洋跟海洋生物。大翅鯨是本命!獨角鯨是信仰!


  我在大一時認識了實驗室裡的學長,被他拉進去一起做事。所以這一切來的如此突然又戲劇,我第一天接觸這樣的動物,居然是在解剖台上。


  那時學長的意思是我可先去看看,再決定要不要加入這個實驗室並更深入的了解鯨豚。身為一個海洋愛好者,這種機會當然來者不拒。因此在糾結三秒鐘後,我騎上腳踏車前往基隆路的動物醫院。真是個不歸路。


  由於跟協會有約,所以只要北海岸有擱淺死亡的鯨豚,就會送來台大解剖,分析病理、死亡原因,記錄個體的各種數值建立資料庫。有時候也會有隨機觸發的海龜。這個工作通常會在某天中午突然出現,告訴你「阿今天晚上有一台海豚可以剖,大家記得出現」,並且從晚上八點開始一路剖剖剖剖剖到凌晨。最晚的一次是到凌晨三點。sukiya會是個好的宵夜選擇。

  除了解剖,我們會在寒暑假去海洋公園錄海豚的聲音,希望可以做聲音與行為的連結分析,這個是目前正在進行的。在海洋保育方面,噪音汙染會是一個大方向,其中的打樁噪音(離岸風電工程問題)以及賞鯨船對於鯨豚的影響是一直有在關注的,目前賞鯨船部分與工海系合作。



  由於工作性質的關係,所以我不像系上其他人一樣會需要每周安排一個空檔去實驗室。分析音檔是可以用自己的電腦獨立完成的。但是寒暑假就要有不能常常回家的準備,例如上個寒假我跑了花蓮(雖然半路被疫情gank)以及這個暑假跑了野柳。如果想要參與解剖,也要有足夠的體力,畢竟三四點回到宿舍隔天再早八;)


實驗室Q&A


  Q:如何加入實驗室?


  A:寄信。一律寄信。信裡可以提到自己為甚麼想加入這個實驗室、喜歡甚麼主題,加入後的規劃;如果有要進一步的了解,可以跟老師約個時間線上視訊討論。










張貼留言

Post a Comment (0)

較新的 較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