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茲海默症研究的造假


撰文:生科三 黃嵩文


  大腦除了思考與主宰身體,也乘載著我們一生的記憶,但你可曾想像,兒時的嬉戲、青春的悸動與那些平凡日子的歡愉好似被吹走的風箏,就這樣慢慢的消失在視野思緒之外,想要握住那條線,手卻撲了一個空,這是一件令人難過的事,但這的確正悄悄的發生在很多很多人的生命中。 


  剛剛過去的 9 月 21 日為全球失智日,讓我們就來聊聊阿茲海默症吧!阿茲海默症病徵為短期記憶力衰退,發病後期還會產生認知、語言與情緒障礙等等,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。阿茲海默症國際研討會(AAIC)估計在 2050 年會有約 1 億 5 千 2 百萬名失智症患者,但如此備受高度關注的疾病,竟然在最近才發現 16 年前研究的造假!

阿茲海默症研究的造假

  2006 年法國神經科學家 Sylvain Lesné 在 Nature 發表了一篇關於阿茲海默症成因的研究(A specific amyloid-β protein assembly in the brain impairs memory),他們認為阿茲海默症的成因為 Aβ56(56-kDa soluble amyloid-β)的沉澱,導致大腦形成斑塊,造成神經性的退化,雖然在 1992 年之前就已經有類澱粉蛋白假說,認為 amyloid-β 造成阿茲海默症,但 2006 年的這篇論文由於明確指出了 Aβ 的種類與結構,因此當時在科學界掀起一陣波瀾,也因此刊登上 Nature 期刊。


  他們使用了 Tg2576 mice,表現與阿茲海默症症狀相同的老鼠作為對照組,並檢驗腦中的 amyloid-β,發現了 Aβ56 的存在,並做出 Aβ56沉澱會造成阿茲海默症的結論,但在最近,神經科學家 Matthew Schrag 與 Science 團隊的調查發現此論文所提供之 western blot 圖表所呈現的蛋白質條帶之中有後期影響處理的痕跡,經過影像專業團隊的分析,有兩對帶相似度高達 98%,造假的數據讓整份論文變得不可信,而 Science 也在 2022/07/21 發布了文章 "BLOTS ON A FIELD?" 來點出 Sylvain Lesné 造假的實驗 [3]。



Fig 1. 觀察不同年齡(12–20 month)老鼠腦內 Aβ 的含量變化。17 周老鼠 western blot 蛋白質條帶中 4 聚體與 3 聚體有複製過的痕跡 [1]。

對阿茲海默症研究領域影響?

  在 2006 年 Sylvain Lesné 發表了 Aβ56 這篇論文後,後續科學家也有發現其他的 Aβ 蛋白可能會造成阿茲海默症,再加上沒有任何一個實驗室能夠成功的複製出 Sylvain Lesné 的實驗,因此 Aβ56 逐漸淡出了阿茲海默症研究領域的舞台;雖然此研究的造假對於阿茲海默症研究領域的影響的不大,但最為悲慘的莫過於那些建立在此研究上做研究的科學家吧,所有的心血將揮之不去。

為什麼阿茲海默症藥物開發如此困難?

  阿茲海默症最主要成因可能由 Aβ 類澱粉蛋白堆積或是 tau 蛋白過度磷酸化而產生,但其實還有很多成因可能會造成阿茲海默症,像是發炎反應、氧化壓力……,都會傷害腦內神經,導致神經退化,進而產生阿茲海默症,正是如此才增加了藥物研發的困難度。

後記

  科學,是以前人的研究為基底,繼續向上往上建造的。也許一時的造假可以獲得更多的學術聲望或是成就,但這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,最終大家肯定會發現實驗的造假,也會讓後繼的科學家們浪費了時間並對於科學界產生懷疑。因此做科學研究的科學家真的不要造假,並以最真實的數據呈現研究成果。


Reference:
[1] Lesné, S., Koh, M. T., Kotilinek, L., Kayed, R., Glabe, C. G., Yang, A., Gallagher, M., & Ashe, K. H. (2006). A specific amyloid-β protein assembly in the brain impairs memory. Nature 440, 352–357 (2006).
[2] 胡中行(2022 年 7 月 28 日)。阿茲海默風暴:通訊作者的辯駁與責任。PanSci 泛科學。
[3] Piller, C. (2022). Blots on a field? Science, 377(6604), 358–363.

إرسال تعليق

Post a Comment (0)

أحدث أقد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