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現就讀台大生科系大四
- CoNature 創辦人
- 2022 年 台灣仿生設計競賽 科技部社會需求計畫 首獎
- 2020 年 全球仿生設計競賽設計競賽——台灣海選 永續漁業獎
對於仿生及競賽有著獨到的見解,啟恩的宏願與他實踐夢想的腳步令人嘆為觀止,那從容自信的態度,彷彿他的周圍散發著光。
手持平板,啟恩打開他與團隊的資料夾,裡面放滿了眾人一段時間以來順著 SOP 走、集思廣益出的發想,每個發想都源於一個需要被解決的問題。
你知道仿生是什麼嗎?啟恩的腦裡存著跟仿生有關各類大大小小的內容,「Biomimicry,顧名思義即模仿生物,將其應用在新科技上。」,生物經過長久的演化適應,發展出與環境有良好互動的生存方式;於是透過仿生,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還可以為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。因為自然,不會傷害自然。
啟恩在國中做報告時第一次接觸到仿生,而那年臺灣仿生科技發展協會成立,並協辦全球仿生競賽的臺灣海選。這個比賽在啟恩心中埋下種子,而當他踏進大學,具備比賽資格時,成為仿生的一份子的心發芽了。發了個限時動態,號召有興趣的友人們一起參加海選。這時候的啟恩大一。
初出茅廬,幾個人的小團隊花上半年籌備比賽,從蒐集資訊與發現問題開始,一路上遇到許多困難,因為仿生的風氣在台灣還不是那麼盛行,可以參考的資訊不多,幾乎等於從零開始。經過不斷的討論、設計,與建立模型,啟恩帶領的台大仿生設計團隊結合翅果、鸚鵡螺、鬚鯨的特質設計出了可以協助清除海洋垃圾的 Samara2,並獲得 2020 全球仿生競賽台灣海選的新北市永續漁業創新獎。
同年,啟恩成立了 CoNature,即 Cooperate with Nature,正式投入仿生設計的行列。
不只是一時興起,啟恩善加利用學校資源號召更多人才,CoNature 至今為止獲得多項獎項,有一套自家的運作系統。直到目前仍有很多專案正在進行中,創新的齒輪不斷運作。
提及仿生吸引他的地方,啟恩提到他對於生物是如何活著的這件事感到有興趣,例如分析型態與功能。仿生,可以把興趣結合產業應用,未來有無限的版圖可以擴張,是個很好的發揮領域。
為了繼續探索與實踐仿生,啟恩不僅申請台大的創意創業學程還提交了自主學習的申請,將這些課程的時間跟資源投入在仿生專案的鑽研中。透過這些活動,啟恩為 CoNature 號召了很多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投入創新,有些負責商業、有些負責工業,也有的負責生物分析,充分實現跨領域合作。
一路走來,參加過大大小小的賽事跟會議,CoNature 的輝煌戰績也漸漸被建立。從永續漁業創新獎,到蚵棚設計比賽亞軍,再到 2022 年的臺灣仿生設計競賽首獎,一切都顯示了啟恩與團隊的想法獨到,同時實踐能力也在水準之上。
儘管如此,落選的經驗也不少。曾有一年時間幾乎沒有得到任何獎項,但啟恩仍舊與團隊不斷參與各種活動,從未放棄。同時 CoNature 也在一次次的磨練中產出一套自己的提案討論模式,順著 SOP 的條理思考,一步一步釐清問題與想出解方,最後再從眾多的想法中找出適當的計畫進而實施,形成一個良好的激盪循環。
「仿生可以讓我看到它對整個產業的影響力,它能夠影響到許多不同的生活層面。同時仿生有非常廣的領域,這也是為什麼我能夠一直找到題目的原因。」
「坐而言然後起而行。因為光會做是沒有用的。『行』,是為了讓你言之有物,『言』,是為了讓你能說服別人,告訴世界你在做什麼。」
從大一開始到現在仍在持續的旅程,讓啟恩透露出一股自信跟穩重的魅力,似乎仿生跟他合而為一。採訪的過程中,啟恩總是能從腦袋裡生出很多內容,並善用這些內容來佐證或輔助他的觀點。啟恩是個能夠用精確語言傳遞想法的人,聽他講仿生,就像在聽寓言故事,有趣而且有所收穫。
聽他說完如此特別的經歷,訪者深深體會到創造的過程中需要勇氣跟堅持。對於想創造一條屬於自己的路的人,啟恩說他認為「坐而言然後起而行。」十分重要。
「只有做事是沒有用的。」要把自己推銷出去,在有限的時間或資源下,怎麼讓大家認為你做的事是有價值的?啟恩說,曾經做過的事情都會變成未來講話的內容,學會去說自己做了什麼,找出其中的價值以向他人展現,是不可或缺的。
除了從做事再推導至口才說服這種形式,坐而言後起而行還可以應用在有新點子想實行的時候。「昭告天下你要做什麼,在眾人對你有所期待的壓力下便能更好的督促自己完成任務,伴隨任務完成得到的成就感會讓你更願意繼續下去。」,當做跟說同時存在,會有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。
整個大學生活、甚至未來職涯的投入,仿生跟啟恩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。採訪時啟恩眼中透出的沉穩與光芒,從那堅定的眼神彷彿能夠看見未來的無限希望。因為喜歡,而後去做,然後堅持下去——這是啟恩傳遞出來的一項簡單說,但卻困難做的精神,卻也是每個人都有機會達成的理想。想要改變的話,從現在開始坐而言後起而行吧!
[1] Biomimicry 3.8官網
[2] CoNature 官網
[3] CoNature 臉書專頁
[4] Biomimicry Institute 官網
[5] Asknature 網站 (可以看見很多生物策略,作為仿生設計發想)
[6] 2020全球仿生競賽獲獎採訪影片 by嗨教育
[7] 2022年 新一代設計展線上展參展 護木脛
إرسال تعليق